一场“去伪存真”的热议,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是否靠谱?

文章发布于:Apr 4, 2018


当前区块链已被捧至神坛,互联网金融、供应链...,哪个行业热门,哪里就有区块链。在国内,从小众冷门到全民热捧,区块链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那么,被包装得神乎其神的区块链,到底在哪个场景落地呢?


近段时间媒体大肆报道区块链话题,这也让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服务公司,并引起不断关注。而在其服务介绍上,基本上都会宣扬自己联合了一串单位和机构搞了区块链联盟,数据全链条每个节点都有存证,从此数据安全可靠防篡改,为了增强可信度,有的还会特别强调说,已经将公证、鉴定、仲裁……等各种权威机关也纳入了区块存证链条,数据在权威方均有存证,大可放心。


那么这种电子合同区块链存证靠谱不靠谱,可信不可信,有没有什么BUG和问题呢?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定义有几个基本的要求,每一层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1、区块式存储数据;2、数据要加密并验证;3、具备共识机制;4、涵盖激励机制;5、要有智能合约。而目前电子合同行业,基本上是只做到了第1、2点,但这和现有的数据存证手段没有任何突出的区别,况且没有后面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保障,意味着根本就没有确保不形成中心化的机制,这直接就会导致最终的存证结果也是不可信任的。


另一方面,我国的司法体系显然没有完全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节奏。我们也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且尴尬的现象,当大部分第三方电子数据存证平台还在伊呀呀试图向裁判水平参差不齐的法院解释存证背后复杂的密码哈希原理时,很多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智能合约平台就已经敢大声说出“区块链智能合约已获法院认可”的误导之言了,而实际上在裁判文书中根本没有显示。


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市场上电子存证没有形成统一司法认可标准,或者说仅仅只是形成了原则性标准而不具有操作性。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不同的业务场景以及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技术存证、公证出证、鉴定出证等),法院的司法判决都出现了偏差。所以大家遇到问题时又普遍不知如何下手,一通追问:“第三方存证有法律效力么?”


因此,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电子合同企业,五花八门的电子合同宣传,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合适的、具有公信力的平台。


那国内哪家平台有如此的实力呢?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的“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可谓是当仁不让。首先,国家平台立场中立,不受商业利益操纵,有利于用户数据安全,不被窃取和滥用;其次,采用了备案各方认可的机制,司法效力强;再次,拥有国家平台优势,与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仲裁委等司法机构打通全证据链条。因其权威性、安全性、专业性等,得到市场不断推崇。


作为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的运营方,和签将以国家标准重塑契约精神,助力金融机构肩负起社会责任。目前,和签为金融行业打造的主打产品“签章宝”和“存证宝”已全面上线,通过数字签名+时间戳+第三方合同托管+出证等,将为行业打造更专注、更专业、更专心的解决方案。